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来源: 日期:2020/10/7
于开展第一期智能建造师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及等级考试的通知
一、项目背景:
• 1995年3月14日,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正式颁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1995年7月,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制订出“智能建筑设计标准”,1996年3月被上海市建委批准为上海市地方标准。
• 1997年,建设部发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
• 1998年,建设部发布了《智能建筑设计及系统集成资质管理规定》。
• 1999年,我国开始建设智能住宅小区。
• 2000年,信息产业部先后主编了推荐性国家标准。
• 2000年10月,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局共同制定、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
• 2001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数字化工程”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计划。
• 2002年,我国颁布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7。
• 2005年9月16日,《建设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发布,其中提到:重点开发推广节水、垃圾资源化、建筑智能化、抗震防灾等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 2006年8月27日,《加大技术技能劳动者的培养力度》出台,内容包含:启动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开发了建设领域的建筑施工、建筑装饰、建筑设备和建筑智能化四个专业领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方案。
• 2012年,国家将智能化列入“十二五规划”的九大产业,建筑智能化将成为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 2015年颁发的新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15中,增加了对智慧建筑技术水平、尤其是“学习能力”的要求。其中要求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具备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 2016年更是被认为是中国智能建筑和智慧建筑的分水岭,当年底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要加强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类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显示、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等新技术。
• 2017年5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发布《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批准《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
• 2017年阿里巴巴发布《智慧建筑白皮书》,显示中国智能建筑工程总量已相当于欧洲智能建筑工程量的总和,中国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已超过5000家,智能建筑集成市场规模高达4000亿元。
• 2018年3月15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8〕4号)公告,首次将智能建造纳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该文件指出智能建造是为适应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色的建筑业转型升级国家战略需求而设置的新工科专业,是推动我国智能智慧项目建设所必须的专业技术人员。
• 2020年7月3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各地要制定智能建造人才培育相关政策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建立智能建造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示范应用工程,培养一批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深化合作,为智能建造发展提供人才后备保障。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工程建造技术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理论与技能水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认证中心决定联合北京中培国育人才测评技术中心共同开展智能建造师专业技术培训和等级考试工作。
二、培养目标
针对智能智慧建设项目特点,立足智能建造师素质能力、专业技术需要,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精通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构件生产和施工安装方法;了解工程建造的一般机械原理和控制工程原理,掌握相关计算机开发语言;能够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智能测绘、智能设计、智能施工和智能运维管理;能胜任传统和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信息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等工作,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对象
1、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等专业应(往)届毕业生;
2、从事工程基础施工、项目管理、预算管理、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各领域人员;
3、有志于从事智能建造的各类人员。
四、等级考试报考条件
智能建造师专业技术人员共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智能建造师、二级智能建造师、三级智能建造师。
1、一级智能建造师报名条件:
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并经考前培训学时达标,可以申请参加一级智能建造师专业技术等级考试:
1)、取得工程类、工程经济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相关专业类大学本科学历满2年,或取得非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满5年;
2)、取得工程类、工程经济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相关专业类大学大专学历满8年,或取得非相关专业专科学历满10年;
3)、取得工程类、工程经济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相关专业类双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以上学位;
4)、已取得国家一级或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
5)、取得二级智能建造师专业技术证书满1年。
2、二级智能建造师报名条件:
凡遵纪守法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并经考前培训学时达标,可报名参加二级智能建造师专业技术等级考试:
1)、取得工程类、工程经济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相关专业类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2)、具备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工作满2年;
3)、工程类、工程经济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相关专业类本科或本科学历以上在读生;
4)、已取得国家一级或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
5)、取得三级智能建造师满2年;
6)、从事建设工程项目工作满3年。
3、三级智能建造师报名条件:
凡遵纪守法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并经考前培训学时达标,可报名参加三级智能建造师专业技术等级考试:
1)、中专学历满2年;
2)、专科学历满1年;
3)、在校本科生和在读研究生;
4)、从事建设工程工作满2年。
智能建造师专业技术人员考前培训课程体系 |
||
(一)工程建设基本程序与原理 |
工程建设及运维的基本程序 |
|
工程前期、设计、施工、竣工、运维、拆除阶段各项工作及要求 |
||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单位工作方式与业务流程 |
||
政府主管单位的工作方式与流程 |
||
(二)BIM技术与数字化建造 |
BIM概述及发展历程 |
BIM定义及相关数据 |
BIM的由来 |
||
BIM定义 |
||
BIM变革的价值 |
||
国内外BIM发展现状 |
||
BIM专业术语解析及标准解读 |
BIM专业术语解析 |
|
LOD |
||
IFC |
||
IDM |
||
MVD |
||
IFD |
||
六本国家标准简要介绍 |
||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
||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
||
《建筑信息模型存储标准》 |
||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 |
||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
||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
||
BIM在设计阶段应用 |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
|
设计院BIM应用模式分析 |
||
方案设计阶段BIM应用 |
||
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 |
||
施工图阶段BIM应用 |
||
BIM在施工及运维阶段应用 |
BIM在施工管理阶段的应用 |
|
施工组织模拟BIM应用 |
||
深化设计BIM应用 |
||
质量、安全管理BIM应用 |
||
施工进度模拟BIM应用 |
||
造价管理BIM应用 |
||
数字化建造BIM应用 |
||
物料跟踪BIM应用 |
||
激光扫描及智能放样BIM应用 |
||
竣工模型交付BIM应用 |
||
BIM在运维阶段的应用 |
||
三维楼宇展示 |
||
隐蔽工程管理 |
||
设施管理 |
||
能耗检测管理 |
||
应急管理 |
||
停车场管理 |
||
空间管理 |
||
智慧城区运维管理 |
||
BIM软件分类介绍 |
BIM造型软件 |
|
BIM建模软件及应用软件 |
||
BIM轻量化软件 |
||
BIM渲染表现软件 |
||
BIM实施策划 |
BIM策划概述 |
|
项目信息描述 |
||
关键人员指定 |
||
项目目标和BIM应用目标 |
||
各组织角色和人员配备 |
||
BIM应用流程设计 |
||
BIM信息交换 |
||
协作规程 |
||
模型质量控制规程 |
||
基础技术条件需求 |
||
项目交付需求 |
||
(三)建筑工业化 |
装配式建筑概述 |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 |
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经验 |
||
中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现状 |
||
装配式建筑特点及优势 |
||
装配式建筑BIM应用优势 |
||
现行规范及图集介绍 |
||
装配式建筑主要体系介绍 |
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体系 |
|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介绍 |
||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介绍 |
||
内浇外挂体系介绍 |
||
双皮墙体系介绍 |
||
其他体系介绍 |
||
装配式建筑中的装配率 |
装配式建筑评价指标 |
|
国标装配率的计算 |
||
上海指标统计算法 |
||
深圳地区算法 |
||
江苏三板算法 |
||
其他地区算法介绍 |
||
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楼板、楼梯等构件的设计 |
叠合板的设计 |
|
预制阳台板、空调板的设计 |
||
预制楼梯的设计 |
||
其他构件的设计 |
||
装配式建筑中框架结构的设计 |
装配式建筑中框架结构的计算要点 |
|
装配式建筑中框架梁的设计 |
||
装配式建筑中框架柱的设计 |
||
框架结构中其他构件的设计 |
||
装配式建筑中剪力墙的设计 |
装配式建筑中剪力墙结构的计算要点 |
|
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剪力墙种类 |
||
夹心保温外墙的设计 |
||
预制内墙的设计 |
||
剪力墙结构拆分策略 |
||
设备管线系统与内装系统 |
装配式建筑中设备管线设计 |
|
装配式建筑中内装系统设计 |
||
装配式生产阶段要点及注意事项 |
预制构件制作工艺 |
|
预制构件制作常见问题介绍 |
||
预防问题的思路及原则 |
||
装配式施工阶段要点及注意事项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特点与流程 |
|
与设计互动内容及流程 |
||
与构件厂协同互动流程 |
||
施工技术要点 |
||
常见问题 |
||
装配式成本控制及注意事项 |
装配式建筑成本构成及分析 |
|
成本增量分类 |
||
与现浇结构成本对比 |
||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思路 |
||
(四)BIM软件开发与建筑大数据 |
BIM软件原理 |
|
建筑大数据 |
||
云计算原理 |
||
基于BIM的MIS软件开发 |
||
Revit软件二次开发方法 |
||
(五)建筑智能装备开发 |
BIM硬件原理 |
|
嵌入式系统(硬件开发方法) |
||
传感器、物联网 |
||
KUKA机器人平台 |
||
3D打印 |
||
智慧工地原理 |
||
(六)绿色建筑技术 |
绿色建筑设计流程 |
|
绿色建筑性能设计 |
||
绿色施工要点 |
||
绿色建筑动态运营与评价 |
||
(七)智慧城市技术 |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
|
智慧城市实施性设计 |
||
智慧城市GIS与CIM平台 |
||
(八)工程总承包管理 |
EPC项目基本特点 |
工程总承包的分类及特点 |
EPC发展历程 |
||
分析业主为何采用EPC发包模式 |
||
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发展 |
||
我国EPC问题及特点 |
||
EPC的突出优势 |
||
EPC项目建设流程及职责分工 |
详解建设流程 |
|
EPC项目参见方职责分工 |
||
分析业主为何采用EPC发包模式 |
||
EPC项目投标及合同谈判 |
EPC的合同类型 |
|
业主选择EPC承包商的原则 |
||
业主选择EPC承包商的方式 |
||
选择EPC承包商的过程 |
||
EPC承包商的评价因素和标准 |
||
EPC标准解读 |
EPC风险识别与防范 |
|
EPC项目管理实践 |
||
EPC项目实施案例解析 |
六、培训形式
线上视频授课平台:北京中联国培信息技术研究院-全国智能建造师专业技术等级考前培训综合服务平台
一级智能建造师课时数量:42 课时
二级智能建造师课时数量:38 课时
三级智能建造师课时数量:32 课时
考前培训学时达标者可参加对应等级的智能建造师考试
七、考试科目
智能建造师考试分为智能建造理论(150分)、智能建造实务(150分)两个综合类科目,总分为300分,以各科成绩均不低于90分视为合格,最终评定成绩为两个科目加权后的平均分,其中理论科目权重比例为40%,实务科目权重比例为60%。
题型分布:智能建造理论科目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组成;智能建造实务科目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简答论述题组成。
涉及内容为《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建筑工业化原理及技术应用》、《建筑大数据原理与应用》、《建筑智能装备技术与应用》、《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EPC工程总承包管理与实务》。
八、考试安排
1、考试形式:受疫情影响,智能建造师专业技术等级考试目前采取线上考试,考试信息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在线完成考生信息填报、考试、电子试卷管理等工作。
2、考试网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认证中心官网考试系统(考前开放)
3、考试时间:9月27日
4、考试安排:
九、考试工作计划
十、免考和加分政策
(指定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颁发的单章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师证书)
(仅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认证中心、中国图学学会颁发的BIM类证书)
(仅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认证中心颁发的装配式工程师类证书)
注:如享受加分政策后最终评定成绩高于100分,以最高100分进行计算。
十一、组织实施
附智能建造师证书样本: